李学政的小角色和大时代
来源:未知 发布时间:2017-09-18 阅读:
这几天,刷屏的电影——《蜘蛛侠》
这几天,刷屏的八卦——“薛之谦”
但是这几天刷屏的电视剧,就是它了——
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
卿本想写,无奈太懒。
你们看,名字长,74集,海报这么突出“娘娘”,讲的还是历史。
不过没关系,女主是娘娘孙俪嘛。
前有《甄嬛传》和《芈月传》,那娘娘的这部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,叫《周莹传》多好,简单明了。
看了下百度的剧情简介,不得不说,写好一段儿简介的重要性有多大。
看完剧情简介,我第一反应就是:
哦,又是大女主,emmmm,又是从新手村开始最后一身满级T装的女性史诗电影。
周莹,一个干粗活儿的丫头,在剧的开始,就接连接触了两位要面子有面子,要里子有里子的少爷,并且嫁入其中一家做少奶奶。
在丈夫去世后,独自撑起整个吴家大业,在清朝末年那个动荡不堪的年代中,振兴了吴家。
有没有觉得开挂?听着是不是玛丽苏?
但收视率又早早破2,豆瓣评分稳定在8.5分。
“玛丽苏剧”竟然一片好评,这又勾起了我的好奇心。
所以抱着少许抗拒又有点猎奇的心理,看了几集。
哎?不对劲儿,这个大女主,和以往的不一样,戏也和以往不一样。
接连看了下去,我好像明白这个“不一样”体现在哪里了。
它不专情于宫闱宅院的斗争,更愿意放眼于外面世界。
从前面6集看,它的确不能给人带来“惊鸿一瞥”的观感,很平淡。
但显然,它通过了流畅的故事和饱满的人物,成功的勾起了大家继续追剧的欲望。
孙俪说,自己演的是“清末的马云”。
不错,历史上确有其人,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清末马云。
周莹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,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,后其夫吴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,吴家逐渐家道中落。
周莹毅然决定代替故去的吴家父子重振吴家东院。
在她的努力下,吴家东院重新拾起盐商生意,商铺遍及全国,另在全国设立了7个总号。
不仅如此,周莹还将生意扩充到了蚕丝、棉花、棉布、药材、茶叶等方面。
在整合资源上,她向种植棉花的农民提前签约订购,在南方包桑园、提前订购生丝,保证货源的充足和收购价格的稳定。
在制度改革上,周莹让手下掌柜伙计参股,进行资金扩充,实行“阳俸阴俸”,且伙计们的家人也可以在吴家工作。
周莹一生对信誉的投资,帮助她建造起了一座商业帝国。
所以你说她是大女主,没错,但这不重要。
我想看到的不是“男女之争”。
而是在这样一个有着历史背景的人物上,编剧和导演是否能给我们呈现出大格局与大时代的感觉。
从集数来看,全剧75集,让我在导演的野心之余,又看到了所有人物的面貌、性格和代表性都错落有致的落在上面。
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三个对比中看出来。
吴聘的“温润如玉”和沈星移的“飞扬跋扈”
吴家东院的少东家吴聘,自小跟随在父亲身边,为人谦逊有礼,温文尔雅,仁慈敦厚。
我们不难看出,吴聘不敢忤逆父亲。
但就是这个看上去有些“怂包”的吴聘,会为了周莹,和父母说:
我已经离不开她了,要走一起走。
他知道周莹骗他,他不在乎,他知道周莹没有其他女人的温柔娴淑,他不在乎。
他反而觉得周莹粗俗又浅薄的行为举止可爱,他也尊重她,疼爱她。
不过小哥哥领便当好早。
温柔又正确的人总是难以生存,因为这个世界既不温柔也不正确。但是这依旧不能阻止温柔的人继续温柔,正确的人继续正确。
沈星移,飞扬跋扈、盛气凌人、横行霸道,说白了,就是一坑爹的富二代。
姑娘不从他,没事儿,强上。家里有钱,那老子听个妓女唱曲儿,花个千八百两的怎么地了。
不错,家里有钱,生意又大,可有大哥罩着呢啊,自己负责花钱就行,不花钱,大哥怎么能来赚钱的动力呢?
二世祖从来注定都会败在温柔的小哥哥手上。
但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沈星移和周莹一样,是这部剧的成长型人设。
都是从商世家,但是从沈家掌门沈四海的话中,我们能知道,沈家虽然有钱,但是就是土豪,所以气量不大。
吴家是家族式传承的生意,不仅温柔待人,还以“诚”、“信”二字为做人立命的根本。
吴聘和沈星移二人之争,其实就是吴沈两个家族的意识形态之争。
感情方面,沈星移后来上台为周莹唱戏,是二人情感的高潮。
沈星移表演的是秦腔《游西湖》中的李慧娘。
李慧娘本身就是爱情悲剧,台上越美,越衬的出情感的悲凉。
繁华之中,虽千万人,我只在乎你的深情对视。
杜明礼的“歪”和赵白石的“正”
可以告诉大家,早在去年我就已经看完了整部的剧本儿。
所以可以直接给你们剧透,杜明礼就是贯穿全剧的大反派,估计你们也能看出来。
但这个反派,并不纯粹,亦正亦邪对他评价的正为恰当。
他阴险毒辣,用一张军需订单就让吴沈两家的矛盾扩大到不可调和的地步。
他又不暴戾恣睢,他为了自己喜欢的胡咏梅,可以偷偷中断贝勒爷的任务。
杜明礼在外人面前打着一副好人牌,但是实际上他攻于算计,背地里做着肮脏的买卖。
这个人设非常有意思,一方面要帮助吴家和沈家出谋划策;另外一方面又要忙着算计吴家。
赵白石刚正不阿,清正廉明,不难想象,在后面的周莹反击战中,他会是中坚的力量。
但是看似两个不搭边的人,其实代表的是晚清的官场之争。
杜明礼代表的是惇亲王奕誴之子,爱新觉罗·载漪贝勒。
赵白石代表的是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,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李中堂。
而吴家代表的则是湘军将领,晚清军事家左宗棠。
借着杜明礼,导演向大家po出了一张暗潮汹涌的庙堂势力斗争的画卷。
这就要说到李左之争。
李鸿章和左宗棠同为曾国藩提拔,二人也皆为封疆大吏,并且都成为慈禧太后倚重的洋务派。
左宗棠瞧不起李鸿章,认为他不会带兵打仗,跪舔洋人,膝盖太软。
李鸿章也不喜欢左宗棠,他给左宗棠起个外号“破天荒相公”,讽刺他一个举人的功名,竟然做到了军机大臣。
1874年末的“塞防”和“海防”之争,二人分别是两派的领袖。后来清廷各安其事,双防并举。
左宗棠遂意65岁高龄抬棺西征,而李鸿章苦心经营了20年的北洋水师,在种种不可逆的客观原因下,于甲午海战全军覆没。
那段时间,左宗棠的势力达到顶峰。
没了曾国藩的厚德载物,左宗棠在与李鸿章的争斗中,处处下风,最后盛极而衰,惨淡收场。
而晚清两大商人胡雪岩和盛宣怀分别支持左、李二人,胡雪岩因为站错队,没有落得好下场。
那杜明礼在开篇就说:
据说正当年左大人带兵,饷,靠胡雪岩;粮,靠吴蔚文。
朝堂上的权势较量,落到小小的泾阳县,形成了一个黑白相和的太极。
吴蔚文的“大”和老德的“小”
吴家兄弟中,吴蔚文是老大,他还有三个弟弟,分别是吴蔚武、吴蔚双、吴蔚全。
吴蔚文是长兄,能力人品又最强,所以他不仅是东院的当家人,也是整个吴家的大当家。
吴家东院在泾阳是排名第一的大户人家,就是在整个陕西,能跟吴家东院的实力比拼的也没有几家。
吴蔚文的角色定位可谓之大,大到两个字就可以概括“诚”、“信”。
他说:
吴家东院发家靠的是两个字,诚和信。
凡进我吴家东院的,无论是管家,掌柜还是丫头、小厮,都得遵循吴家东院的规矩,那就是不哄、不骗、不欺、不诈。
可见,诚和信是吴家东院安身立命的根本,也是秦商“地虽僻,行中正”的特点。
悄然谢幕的吴老爷,在最后几集的戏份,可以说是大放异彩。
一生为东院殚精竭虑,操碎了心,最后却预感到自己的家族即将分崩离析。
而演员的表现也极有张力,让观众唏嘘动容。
老德的扮演者是李学政老师,说他另一个名字应该都知道“王文革”。
李学政老师此次出演的老德这一角色,是一个配角,出场不多,可以说角色很小,小的却浓缩了那一整个晚清时代的沧桑感。
这要从小冰期讲起。
1458年至1880年,明英宗朱祁镇至清德宗光绪,中国曾发生大规模类似于现在的极寒天气。
那时候经验不足,防御措施不及时,继而发生群发性的农作物减产,随后还出现饥荒、农民起义等一系列连锁社会效应,影响很大。
这起事件在史志上亦有记载,在中国称其为“明清小冰期”。
电视剧将背景安排在1884年,这时小冰期已经过去四年,但是从下面这个表我们能看出,小冰期带来的连锁反应没有消除。
而老德正是在这偌大一群灾民中的一员。
老德在饿晕后,周莹施了碗粥,老德拿起来刚要喝,朝远处看了一眼,想到妻子还没有喝,便把粥拿了过去。
周莹看到后实在不忍,又送了一碗粥。老德拿了碗并没有喝,而是第一时间跪地扣头。
纵使心中涌渗湃,面上依然波澜不惊。李学政老师表现出的正是秦人的性格特点。
一地有一地之山川风貌,一地有一地之习惯风俗。
长此以往,代序相沿,一地人便有了一地人之性格。
说到秦人性格,可用一个字概括:硬。
硬得像铁,不够柔韧,没有温度,也没有向度。
你难于判断秉持这种性格特点的秦人在现实中会是什么样的处境。
是会向善还是向恶?敬什么?畏什么?
稽诸史书,还是发现先贤概括的好。
《史记》记载道:
秦勇于公战,怯于私斗。
这种价值取向浸透到他们的血液里,便成就了他们的性格。
不过,老德有个很致命的缺点,他爱抽大烟膏,他唯一的人生乐趣也是抽大烟膏。
老德将妻子救命的钱,拿去抽大烟,致使德嫂病死。
老德自知罪孽深重,唯有一死,以亡妻的怨灵。
那么老德子是因何形成这种性格呢?
司马迁得出了结论:
地重,重为邪。
“重为邪”,意思是不敢做奸邪的事情。
因害怕做奸邪之事遭到自己良心的惩罚,所以不敢做奸邪之事。
就算做了奸邪之事,也会为了自己的奸邪付出代价。
崇德向善,有所敬畏,便有所为有所不为,便使得秦人看似“硬”的性格,有了温度,有了向度。
这样的角色由李学政老师来演绎是正确的。
无论是《人民的名义》还是《那年花开》的老德,都更为贴合庶民如水的形象。
就老德这一角色而言,他不是一个“人”,而是千百年来走投无路的底层人民的缩影,是一个民间符号。
李学政老师将一个走投无路,但是却又不违背自己性格色彩的老德子,演绎的深刻立体,人性与冲动并重,层次丰富。
剧里一开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老德是那么淳朴、善良、可爱并且上进。
虽然他有点爱抽大烟(那时他还没有意识到鸦片带来的毁灭),可不失为是一个典型的良好农民。
他一直坚信只要努力,就能够种一大片罂粟田,为家里省钱。
可是,他小看了毒品的可恶。
鸦片,让他的信仰他的善良人性在黑暗的现实面前慢慢消磨。
他遭遇的人生,饶是再朝气蓬勃、志在千里的人都会灰心的。
老德的死亡,实际上是封建文明对于人性的诱惑与侵蚀。
李学政老师的表演在这里对于封建和毒品进行了批判,他表现出现代化过程中的道德失范和鸦片对人的毁灭。
老德这一形象也是我题目要表达的所在:
所谓大时代,不过是一种选择。
我选择遵从自己的性格色彩,哪怕是不好的下场,也是我自己的选择。
李学政、刘佩琦和张晨光三位老师的加入,提升了整体表演的层次。
月盈月缺月自芳,情浓情淡情自得。
一切离合悲欢,不过是历史长河中淡淡的一滴水。
在短短的前20多集,《那年花开》开了一个好头,但是余下的50集却是难点。
独立女性,商业女性,新时代女性,这种姿态在现代剧里容易。
但是在男权至上封建社会,如何在商场、官场体现运筹帷幄,才是难点。
螳臂当车也好,力挽狂澜也罢,周莹如何在风云变革的时代走下去,才是我们最想看见的。
—END—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