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只致力于宣传
来源:未知 发布时间:2017-08-21 阅读:
【导读】 “国内生意不好做啊!”这是近年来企业主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,据报道,全国99.8%的实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面临资金断裂的压力,企业转型升级之路越来越艰难。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大致存在三个痛点,分别是: 第一,随着中国推进产业升级和淘汰过剩产能,劳动力转型是企业面临的现实难题。 第二,企业受到短期利益的诱惑而放弃数字道德,丧失了客户长期的信赖。 第三,与互联网企业相比,传统企业尚未能通过数字化来实现新增长。 那么,在“一带一路”国际级顶层战略之下,中小企业如何顺势而为,寻找新的资源并重新建立自我优势? 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出台的外国投资报告,2014年,中国首度成为在德国项目投资数量最多的国家,项目数达到创纪录的190个,大幅超过第二名美国(168个)和第三名瑞士(130个)。在2017年2月德国媒体的报道中称,中国已经取代法国和美国,成为德国第一大贸易国,双方贸易合作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。近几年,除了进出口贸易外,中国还对德国相关企业采取了并购、入股等合作方式。中德资本流动改变以往的单行线,改为双车道高速运行,成为令人关注的新动向。例如,2015年中国美的集团成功收购了德国制造企业库卡公司,收购金额达48亿美元。2016年1月11日,中国中化集团牵头,斥10亿美金收购了德国塑料设备生产商克劳斯玛菲。
超大型知名企业的海外收购呈现的是产业转型趋势,购的是科技、人才、市场占有率和品牌。而中小企业没有撬动强劲资本的实力、没有国际一流的商业服务团队,甚至缺乏实时的精准海外资讯,虽有一双不自觉望向德国的眼睛,但却没有迈出脚步的能力和信心。
2016年德国知名电视台SWR采访了在德国莱法州中德橡树园投资创业的雷女士:“在三年前雷女士从中国搬到德国莱法州比肯费尔德,她自学了工业设计方面的知识后在此从事商贸活动。凭一台电脑,一部智能手机,她便能完成所有办公事宜。雷女士向我们展示了她想在德国市场销售的一副眼镜,另一方面则出口德国啤酒及西班牙产的橄榄油到中国市场。” 据当地财政部门的说法,在此经营的200多家中资企业都在脚踏实地地开展商贸活动,积极开拓欧洲市场,所有开支都能在账面上清清楚楚地看到。当地经济促进局局长Micheal Dietz先生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:“我们对当地的中国企业进行监管的同时也给予充分的协助,给他们颁发德国居留证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经商环境和辅助服务,比如正在招商的世界工厂总部基地,就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税务、法律、财务、仓储、物流等方面的多项服务,这里有大量的能够流利的用中德英三语交流的留学生,这些都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关键的助力。”
【机遇】 |